查看原文
其他

拜伦诗19首

英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拜伦女儿阿达·洛芙莱斯是计算机程序的创始人。




On the Death of Margaret Parker, Cousin to the Author

Hush'd are the winds, and still the evening gloom,
   Not e'en a zephyr wanders through the grove,
Whilst I return, to view my Margaret's tomb,
   And scatter flowers on the dust I love.
Within this narrow cell reclines her clay,
   That clay, where once such animation beam'd;
The King of Terrors seized her as his prey,
   Not worth, nor beauty, have her life redeem'd.
Oh! could that King of Terrors pity feel,
   Or Heaven reverse the dread decrees of fate!
Not here the mourner would his grief reveal,
   Not here the muse her virtues would relate.
But wherefore weep? Her matchless spirit soars
   Beyond where splendid shines the orb of day;
And weeping angels lead her to those bowers
   Where endless pleasures virtue's deeds repay.
And shall presumptuous mortals Heaven arraign,
   And, madly, godlike Providence accuse?
Ah! no, far fly from me attempts so vain;—
   I'll ne'er submission to my God refuse.
Yet is remembrance of those virtues dear,
   Yet fresh the memory of that beauteous face;
Still they call forth my warm affection's tear,
   Still in my heart retain their wonted place.


悼玛格丽特表姐

晚风沉寂了,暮色悄然无声,
   林间不曾有一缕微飔吹度;
我归来祭扫玛格丽特的坟茔,
    把鲜花撒向我所挚爱的尘土。
这狭小墓穴里偃卧着她的身躯,
   想当年芳华乍吐,闪射光焰;
如今可怖的死神已将她攫去,
   美德和丽质也未能赎返天年。
哦!只要死神懂一点仁慈,
   只要上苍能撤销命运的裁决!
吊客就无需来这儿诉他的悲思,
   诗人也无需来这儿赞她的莹洁。
为何要悲恸?她无匹的灵魂高翔,
   凌越于红日赫赫流辉的碧落;
垂泪的天使领她到天国闺房,
   那儿,善行换来了无尽的欢乐。
可容许放肆的凡夫问罪上苍,
   如痴似狂地斥责神圣的天意?
不!这愚妄意图已离我远飏,——
   我岂能拒不顺从我们的上帝!
但对她美德的怀想是这样亲切,
   但对她娇容的记忆是这样新鲜;
它们依旧汲引我深情的泪液,
   依旧盘桓在它们惯住的心田。



To M. S. G.

When I dream that you love me, you'll surely forgive;
   Extend not your anger to sleep;
For in visions alone your affection can live,—
   I rise, and it leaves me to weep.
Then, Morpheus! envelope my faculties fast,
   Shed o'er me your languor benign;
Should the dream of to-night but resemble the last,
   What rapture celestial is mine!
They tell us that slumber, the sister of death,
   Mortality's emblem is given;
To fate how I long to resign my frail breath,
   If this be a foretaste of heaven!
Ah! frown not, sweet lady, unbend your soft brow,
   Nor deem me too happy in this;
If I sin in my dream, I atone for it now,
   Thus doom'd but to gaze upon bliss.
Though in visions, sweet lady, perhaps you may smile,
   Oh! think not my penance deficient!
When dreams of your presence my slumbers beguile,
   To awake will be torture sufficient.


给M. S. G.

要是我梦见你爱我,你休怪,
   休要迁怒于睡眠;
你的爱只在梦乡存在,——
   醒来,我空余泪眼。
睡神!快封闭我的神志,
   让昏倦流布我周身;
愿今宵好梦与昨夜相似:
   像仙境一样销魂!
听说,睡眠——死亡的姊妹,
   也是死亡的样品;
天国倘若是这般滋味,
   愿死神早早降临!
舒眉展眼吧,美人,且息怒,
   我何曾心花怒放;
梦中的罪孽要清算:幸福
   只许我凝眸痴望。
梦中,也许你笑口微开,
   莫说我受罚还不够!
入睡,被美梦欺哄;醒来,
   这苦刑怎生忍受!



Lachin y Gair

Away, ye gay landscapes, ye gardens of roses!
   In you let the minions of luxury rove;
Restore me the rocks, where the snow-flake reposes,
   Though still they are sacred to freedom and love:
Yet, Caledonia, beloved are thy mountains,
   Round their white summits though elements war;
Though cataracts foam 'stead of smooth-flowing fountains,
   I sigh for the valley of dark Loch na Garr.
Ah! there my young footsteps in infancy wander'd;
   My cap was the bonner, my cloak was the plaid;
On chieftains long perish'd my memory ponder'd,
   As daily I strode through the pine-cover'd glade.
I sought not my home till the day's dying glory
   Gave place to the rays of the bright polar star;
For fancy was cheer'd by traditional story,
   Disclosed by the natives of dark Loch na Garr.
'Shades of the dead! have I not heard your voices
   Rise on the night-rolling breath of the gale?´
Surely the soul of the hero rejoices,
   And rides on the wind, o'er his own Highland vale.
Round Loch na Garr while the stormy mist gathers,
   Winter presides in his cold icy car:
Clouds there encircle the forms of my fathers;
   They dwell in the tempests of dark Loch na Garr.
`Ill-starr´d, though brave, did no visions foreboding
   Tell you that fate had forsaken your cause?´
Ah! were you destined to die at Culloden,
   Victory crown'd not your fall with applause:
Still were you happy in death's earthy slumber,
   You rest with your clan in the caves of Braemar;
The pibroch resounds to the piper's loud number,
   Your deeds on the echoes of dark Loch na Garr.
Years have roll'd on, Loch na Garr, since I left you,
   Years must elapse ere I tread you again:
Nature of verdure and flow'rs has bereft you,
   Yet still are you dearer than Albion's plain.
England! thy beauties are tame and domestic
   To one who has roved on the mountains afar:
Oh for the crags that are wild and majestic!
   The steep frowning glories of dark Loch na Garr!


勒钦伊盖

去吧,浓艳的景色,玫瑰的园圃!
   让富贵宠儿在你们那里遨游;
还给我巉岩峻岭——白雪的住处,
   尽管它 们已许身于爱和自由;
喀利多尼亚!我爱慕你的山岳,
   尽管皑皑的峰顶风雨交加,
不见泉水徐流,见瀑布飞泻,
   我还是眷念幽暗的洛赫纳佳!
啊!我幼时常常在那儿来往,
    头戴软帽,身披格子呢外衣;
缅怀着那些亡故多年的酋长,
   我天天踱过松柯掩映的林地。
直到白昼收尽了暗淡余光,
   北极星当空闪耀,我才回家;
流传的故事勾起迷人的遐想,
   是山民传述的——在幽暗的洛赫纳佳。
“逝者的亡灵!难道我没有听到
   席卷暗夜的怒风里,你们在喧呼?”
英雄的精魂定然会开颜欢笑,
   驾御天风驰骋于故乡的山谷。
当风雪迷雰在洛赫纳佳聚拢,
   冬之神驱着冰车君临天下,
云霾围裹着我们祖先的身影,
   在那风暴里——在幽暗的洛赫纳佳。
“不幸的勇士们!竟没有什么异象
    预示命运遗弃了你们的事业?"
你们注定了要在卡洛登阵亡,
   哪会有胜利的欢呼将你们酬谢!
总算有幸,和你们部族一起,
    在勃瑞玛岩穴,你们长眠地下;
高亢风笛传扬着你们的事迹,
   峰峦回应着——在幽暗的洛赫纳佳。
洛赫纳佳呵,别后已多少光阴!
   再与你相逢,还要过多少岁月!
造化虽不曾给你繁花和绿荫,
    你却比艾尔宾原野更为亲切。
从远方山岳归来的游子眼中,
   英格兰!你的美过于驯良温雅;
我多么眷念那粗犷雄峻的岩峰!
   那含怒的奇景,那幽暗的洛赫纳佳!



I would I were a Careless Child

I would I were a careless child,
   Still dwelling in my Highland cave,
Or roaming through the dusky wild,
   Or bounding o'er the dark blue wave;
The cumbrous pomp of Saxon pride
   Accords not with the freeborn soul,
Which loves the mountain's craggy side,
   And seeks the rocks where billows roll.
Fortune! take back these cultured lands,
   Take back this name of splendid sound!
I hate the touch of servile hands,
   I hate the slaves that cringe around.
Place me among the rocks I love,
   Which sound to Ocean's wildest roar;
I ask but this—again to rove
   Through scenes my youth hath known before.
Few are my years, and yet I feel
   The world was ne'er design'd for me:
Ah! why do dark'ning shades conceal
   The hour when man must cease to be?
Once I beheld a splendid dream,
   A visionary scene of bliss:
Truth!—wherefore did thy hated beam
   Awake me to a world like this?
I loved—but those I loved are gone;
   Had friends—my early friends are fled:
How cheerless feels the heart alone
   When all its former hopes are dead!
Though gay companions o'er the bowl
   Dispel awhile the sense of ill;
Though pleasure stirs the maddening soul,
   The heart—the heart—is lonely still.
How dull! to hear the voice of those
   Whom rank or chance, whom wealth or power,
Have made, though neither friends nor foes,
   Associates of the festive hour.
Give me again a faithful few,
   In years and feelings still the same,
And I will fly the midnight crew,
   Where boist´rous joy is but a name.
And woman, lovely woman! thou,
   My hope, my comforter, my all?
How cold must be my bosom now,
   When e'en thy smiles begin to pall!
Without a sigh would I resign
   This busy scene of splendid woe,
To make that calm contentment mine,
   Which virtue knows, or seems to know.
Fain would I fly the haunts of men—
   I seek to shun, not hate mankind;
My breast requires the sullen glen,
   Whose gloom may suit a darken'd mind.
Oh! that to me the wings were given
   Which bear the turtle to her nest!
Then would I cleave the vault of heaven,
   To flee away, and be at rest.


我愿做无忧无虑的小孩

我愿做无忧无虑的小孩,
   仍然居住在高原的洞穴,
或是在微曛旷野里徘徊,
    或是在暗蓝海波上腾跃;
撒克逊浮华的繁文缛礼
   不合我生来自由的意志,
我眷念坡道崎岖的山地,
   我向往狂涛扑打的巨石。
命运呵!请收回丰熟的田畴,
   收回这响亮的尊荣称号!
我厌恶被人卑屈地迎候,
   厌恶被奴仆躬身环绕。
把我放回我酷爱的山岳,
   听巉岩应和咆哮的海洋;
我只求让我重新领略
   我从小熟悉的故国风光。
我虽然年少,也能感觉出
   这世界决不是为我而设;
幽冥暗影为何要幂覆
   世人向尘寰告别的时刻?
我也曾瞥见过辉煌梦境——
   极乐之乡的神奇幻觉;
真相呵!为何你可憎的光明
   唤醒我面临这么个世界?
我爱过——所爱之人已离去;
   有朋友——早年友谊已终结;
孤苦的心灵怎能不忧郁,
   当原有的希望都黯然熄灭!
纵然酒宴中欢谑的伙伴们
   把恶劣情怀驱散了片刻;
豪兴能振奋痴狂的灵魂,
   心儿呵,心儿却永远寂寞。
多无聊!去听那些人闲谈:
   那些人与我非敌非友,
是门第、权势、财富或机缘
   使他们与我在筵前聚首。
把几个忠诚密友还给我,
   还是原来的年纪和心情;
躲开那半夜喧嚣的一伙,
   他们的欢乐不过是虚名。
美人,可爱的美人!你就是
   我的希望,慰藉,和一切?
连你那笑靥的魅力也消失,
   我心中怎能不奇寒凛冽!
又富丽又惨苦的繁嚣俗境,
   我毫无叹惜,愿从此告辞;
我只要怡然知足的恬静——
   “美德”熟识它,或似曾相识。
告别这熙来攘往的去处——
   我不恨人类,只是想避开;
我痴心寻觅阴沉崖谷,
   那暝色契合这晦暗胸怀。
但愿能给我一双翅膀:
   像斑鸠飞回栖宿的巢里,
我也要展翅飞越穹苍,
   飘然远引,得享安息。



When We Two Parted

When we two parted
   In silence and tears,
Half broken-hearted
   To sever for years,
Pale grew thy cheek and cold,
   Colder thy kiss;
Truly that hour foretold
   Sorrow to this!
The dew of the morning
   Sunk chill on my brow—
It felt like the warning
   Of what I feel now.
Thy vows are all broken,
   And light is thy fame;
I hear thy name spoken,
   And share in its shame.
They name thee before me,
   A knell to mine ear;
A shudder comes o'er me—
   Why wert thou so dear?
They know not I knew thee,
   Who knew thee too well:—
Long, long shall I rue thee,
   Too deeply to tell.
In secret we met—
   In silence I grieve,
That thy heart could forget,
   Thy spirit deceive.
If I should meet thee
   After long years,
How should I greet thee?—
   With silence and tears.


当初我们俩分别

当初我们俩分别,
   只有沉默和眼泪,
心儿几乎要碎裂,
   得分隔多少年岁!
你的脸发白发冷,
   你的吻更是冰凉;
确实呵,那个时辰
   预告了今日的悲伤!
清晨滴落的露珠
   浸入我眉头,好冷——
对我今天的感触
   仿佛是预先示警。
你把盟誓都背弃,
   名声也轻浮浪荡;
听别人把你说起,
   连我也羞愧难当。
他们当着我说你,
   像丧钟响彻耳旁;
我周身止不住战栗——
   对你怎这样情长?
他们不知我熟悉你——
   只怕是熟悉过度;
我会久久惋惜你,
   深切得难以陈诉。
想当初幽期密约,
   到如今默默哀怨:
你的心儿会忘却,
   你的灵魂会欺骗。
要是多少年以后,
   我偶然与你相会,
用什么将你迎候?
   只有沉默和眼泪。



To a Lady
On Being Asked My Reason for Quitting England in the Spring

When Man, expell'd from Eden's bowers,
   A moment linger'd near the gate,
Each scene recall'd the vanish'd hours,
   And bade him curse his future fate.
But, wandering on through distant climes,
   He learnt to bear his load of grief;
Just gave a sigh to other times,
   And found in busier scenes relief.
Thus, Mary! will it be with me,
   And I must view thy charms no more;
For, while I linger near to thee,
   I sigh for all I knew before.
In flight I shall be surely wise,
   Escaping from temptation's snare;
I cannot view my paradise
   Without the wish of dwelling there.


答一位淑女
她 问我为什么明年春天要出国远游

当人被逐出伊甸园门,
   在门首盘桓,不忍遽去,
眼前的一切都枨触前尘,
   都叫他诅咒未来的境遇。
此后,他远走异域关山,
   学会了如何忍受悲苦;
对往日良辰只付之一叹,
   借纷繁景象把心事排除。
亲爱的玛丽!我也像这般,
   不得不与你芳姿告别;
倘若我在你左近盘桓,
   我也会叹惜往日的一切。
远游能使我明智地脱险,
   逃离此间魔障的引诱;
只要我还能见到这乐园,
   就不甘默认我无福消受。



Maid of Athens

Maid of Athens, ere we part,
Give, oh, give me back my heart!
Or, since that has left my breast,
Keep it now, and take the rest!
Hear my vow before I go,
Zωη μου, σας αγαπω.
By those tresses unconfined,
Woo'd by each Aegean wind;
By those lids whose jetty fringe
Kiss thy soft cheeks' blooming tinge;
By those wild eyes like the roe,
Zωη μου, σας αγαπω.
By that lip I long to taste;
By that zone-encircled waist;
By all the token-flowers that tell
What words can never speak so well;
By love's alternate joy and woe,
Zωη μου, σας αγαπω.
Maid of Athens! I am gone:
Think of me, sweet! when alone.
Though I fly to Istambol,
Athens holds my heart and soul:
Can I cease to love thee? No!
Zωη μου, σας αγαπω.


雅典的女郎

趁我们还没分手的时光,
还我的心来,雅典的女郎!
不必了,心既已离开我胸口,
你就留着吧,把别的也拿走!
我临行立下了誓言,请听:
我爱你呵,你是我生命!
凭着你那些松散的发辫——
爱琴海清风将它们眷恋;
凭着你眼皮——那乌黑眼睫
亲吻你颊上嫣红的光泽;
凭着你小鹿般迷人的眼睛,
我爱你呵,你是我生命!
凭着我痴情渴慕的红唇;
凭着那丝带紧束的腰身;
凭着定情花——它们的暗喻
胜过了人间的千言万语;
凭着爱情的欢乐和酸辛,
我爱你呵,你是我生命!
我可真走了,雅典的女郎!
怀念我吧,在孤寂的时光!
我身向伊斯坦布尔飞奔,
雅典却拘留了我的心魂:
我能够不爱你吗?不能!
我爱你呵,你是我生命!



Translation of the Famous Greek War Song

Sons of the Greeks, arise!
   The glorious hour's gone forth,
And, worthy of such ties,
   Display who gave us birth.
            Sons of Greeks! let us go
            In arms against the foe,
            Till their hated blood shall flow
            In a river past our feet.
Then manfully despising
   The Turkish tyrant's yoke,
Let your country see you rising,
   And all her chains are broke.
Brave shades of chiefs and sages,
   Behold the coming strife!
Hellenes of past ages,
   Oh, start again to life!
At the sound of my trumpet, breaking
   Your sleep, oh, join with me!
And the seven-hill'd city seeking,
   Fight, conquer, till we're free.
            Sons of Greeks! let us go
            In arms against the foe,
            Till their hated blood shall flow
            In a river past our feet.
Sparta, Sparta, why in slumbers
   Lethargic dost thou lie?
Awake, and join thy numbers
   With Athens, old ally!
Leonidas recalling,
   That chief of ancient song,
Who saved ye once from falling,
   The terrible! the strong!
Who made that bold diversion
   In old Thermopylae,
And warring with the Persian
   To keep his country free;
With his three hundred waging
   The battle, long he stood,
And like a lion raging,
   Expired in seas of blood.
Sons of Greeks! let us go
In arms against the foe,
Till their hated blood shall flow
In a river past our feet.


希腊战歌
译自希腊文

起来,希腊的儿男!
   光荣时刻已到来,
要效法我们祖先,
   不枉作英豪后代!
            起来,希腊的儿男!
            挥戈向敌人迎战,
            让他们腥臭的血川
            像河水在脚下奔窜!
让我们傲然抗拒
   土耳其暴君的强权,
让祖国眼见她儿女
   站起来,砸碎锁链!
先王和先哲的英灵
   来检阅这场决战!
希腊的列祖列宗
   听到号角的呼唤,
快从坟墓中苏生,
    参加我们的战斗!
要攻克七山之城,
   夺回我们的自由!
            起来,希腊的儿男!
            挥戈向敌人迎战,
            让他们腥臭的血川
            像河水在脚下奔窜!
醒来吧,斯巴达!今天
   你怎能高卧不起?
同你的老伙伴雅典
   快联合起来抗敌!
把历代讴歌的主君
   列奥尼达斯唤回,
他曾拯救过你们,
    何等刚强而可畏!
扼守在温泉险关,
   他英勇牵制敌寇,
同波斯军队鏖战,
   让祖国得保自由;
他率领三百勇士,
   战斗中始终挺立,
像威猛暴怒的雄狮,
   在滔滔血海中沉溺。
起来,希腊的儿男!
挥戈向敌人迎战,
让他们腥臭的血川
像河水在脚下奔窜!



To Thyrza

Without a stone to mark the spot,
   And say, what Truth might well have said,
By all, save one, perchance forgot,
   Ah! wherefore art thou lowly laid?
By many a shore and many a sea
   Divided, yet beloved in vain;
The past, the future fled to thee
   To bid us meet—no—ne'er again!
Could this have been—a word, a look
   That softly said, 'We part in peace,'
Had taught my bosom how to brook,
   With fainter sighs, thy soul's release.
And didst thou not, since Death for thee
   Prepared a light and pangless dart,
Once long for him thou ne'er shalt see
   Who held, and holds thee in his heart?
Oh! who like him had watch'd thee here?
   Or sadly mark'd thy glazing eye,
In that dread hour ere death appear,
   When silent sorrow fears to sigh,
Till all was past? But when no more
   'Twas thine to reck of human woe,
Affection's heart-drops, gushing o'er,
   Had flow'd as fast—as now they flow.
Shall they not flow, when many a day
   In these, to me, deserted towers,
Ere call'd but for a time away,
   Affection's mingling tears were ours?
Ours too the glance none saw beside;
   The smile none else might understand;
The whisper'd thought of hearts allied,
   The pressure of the thrilling hand;
The kiss, so guiltless and refined
   That Love each warmer wish forbore;
Those eyes proclaim'd so pure a mind,
   Even passion blush'd to plead for more.
The tone, that taught me to rejoice,
   When prone, unlike thee, to repine;
The song, celestial from thy voice,
   But sweet to me from none but thine;
The pledge we wore—I wear it still,
   But where is thine? —Ah! where art thou?
Oft have I borne the weight of ill,
   But never bent beneath till now!
Well hast thou left in life's best bloom
   The cup of woe for me to drain.
If rest alone be in the tomb,
   I would not wish thee here again;
But if in worlds more blest than this
   Thy virtues seek a fitter sphere,
Impart some portion of thy bliss,
   To wean me from mine anguish here.
Teach me—too early taught by thee!
   To bear, forgiving and forgiven:
On earth thy love was such to me;
   It fain would form my hope in heaven!


给赛沙

没一块墓碑标明方位,
   把你的真情如实记载,
为什么你要沉沉入睡,
   被所有世人(除了我)忘怀?
你与我远隔瀛海山川,
   相思无益,仍苦苦相爱;
过去的,未来的,飞向你身边,
   祝我们团聚——不再,永不再!
若曾有一句话,或一道眼波,
    说过“让我们默默分手”,
那么,对于你灵魂的解脱
   或许我还能吞声忍受。
听说死神给你的一箭
   轻快而无痛;临终时,曾否
把无缘再见的故人眷念——
   他始终把你牢记在心头?
有哪个像他的,曾来守护你,
   痛心地看到你目光渐滞,
死亡在临近,悲叹也屏息,
   直到这种种全都完事?
而当你寂然化为异物,
   对人间悲苦不再萦怀,
深情的热泪就夺眶而出,
   飞快地奔涌——一如现在。
怎能不奔涌!有不少日子,
   当我还不曾暂离本地,
在现已荒废的楼台,多次
   你我的热泪混融在一起!
无人曾见的脉脉相觑;
   无人能解的淡淡笑容;
缔盟两心低诉的思绪;
   颤栗手儿的抚摩触动;
我们的亲吻,纯真无邪,
   使爱情抑制了热切心愿;
眼神昭示了心灵的明洁,
   连激情也羞于另生奢念。
我与你不同,常耽于苦恼,
   是你的音调教给我欢欣;
是你的仙喉使歌声神妙,
   那甘美仅仅源于你一人。
你我的信物——我至今佩带,
   你的在哪里?——你又在哪里?
沉重的忧患,我惯常负载,
   从未像今天,压弯了背脊!
在芳艳年华,你悠然远逝,
   苦难的深杯留给我喝干。
墓穴里果真只有安适,
   又何需望你重返人寰。
倘若在神圣的星河天国,
   你找到一座中意的星球,
请把那福祉分一份给我,
   好摆脱这边无尽的烦忧。
我早就蒙你教益;如今
    教会我苦熬吧,与世人互谅;
在世间,你爱我如此情深,
   当乐于赐我天国的希望!



Away, Away

Away, away, ye notes of woe!
   Be silent, thou once soothing strain,
Or I must flee from hence—for, oh!
   I dare not trust those sounds again.
To me they speak of brighter days—
   But lull the chords, for now, alas!
I must not think, I may not gaze
   On what I am—on what I was.
The voice that made those sounds more sweet
   Is hush'd, and all their charms are fled;
And now their softest notes repeat
   A dirge, an anthem o'er the dead!
Yes, Thyrza! yes, they breathe of thee
   Beloved dust! since dust thou art;
And all that once was harmony
   Is worse than discord to my heart!
'Tis silent all!—but on my ear
   The well remember'd echoes thrill;
I hear a voice I would not hear,
   A voice that now might well be still:
Yet oft my doubting soul 'twill shake;
   Even slumber owns its gentle tone,
Till consciousness will vainly wake
   To listen, though the dream be flown.
Sweet Thyrza! waking as in sleep,
   Thou art but now a lovely dream;
A star that trembled o'er the deep,
   Then turned from earth its tender beam.
But he who through life's dreary way
   Must pass, when heaven is veil'd in wrath,
Will long lament the vanish'd ray
   That scatter'd gladness o'er his path.


去吧,去吧

去吧,去吧,悲凉的曲调!
   沉默吧,一度甘美的乐音!
否则,我只得掩耳奔逃,
   这样的乐曲我不忍重听。
它们追述欢愉的往昔——
   此刻,快停止拨弄琴弦!
我不愿正视,也不堪回忆
   我的今日,和我的当年。
你嗓音已哑,使这些乐曲
   原先的魅力都逃逸无踪;
如今,它们低回的旋律
   不过是挽歌哀乐的复诵。
是的,它们在唱你,赛沙!
   唱你——被人挚爱的尘土;
那曲调原先是雍融和洽,
   如今比不上嘈杂的喧呼!
全都静默了!可是我耳边
   记忆犹新的回声在颤栗;
听见的声音,我不愿听见,
   这样的声音早就该沉寂。
它还在摇撼我迷惘的心灵,
   那柔婉乐音潜入我梦寐,
“意识”枉然醒过来谛听,
   那梦境早已飞去不回。
赛沙呵!醒来也如在梦中,
   你化为一场神奇的梦幻;
仿佛海上闪烁的孤星,
   清光已不再俯照人寰。
当苍天震怒,大地阴晦,
   有人在人生的征途跋涉,
他久久悼惜那隐没的明辉——
   它在这征途上投洒过欢乐。



If Sometimes in the Haunts of Men

If sometimes in the haunts of men
   Thine image from my breast may fade,
The lonely hour presents again
   The semblance of thy gentle shade:
And now that sad and silent hour
   Thus much of thee can still restore,
And sorrow unobserved may pour
   The plaint she dare not speak before.
Oh, pardon that in crowds awhile
   I waste one thought I owe to thee,
And self-condemn'd, appear to smile,
   Unfaithful to thy memory!
Nor deem that memory less dear,
   That then I seem not to repine;
I would not fools should overhear
   One sigh that should be wholly thine.
If not the goblet pass unquaff'd,
   It is not drain'd to banish care;
The cup must hold a deadlier draught,
   That brings a Lethe for despair.
And could Oblivion set my soul
   From all her troubled visions free,
I'd dash to earth the sweetest bowl
   That drown'd a single thought of thee.
For wert thou vanish'd from my mind,
   Where could my vacant bosom turn?
And who would then remain behind
   To honour thine abandon'd Urn?
No, no—it is my sorrow's pride
   That last dear duty to fulfil;
Though all the world forget beside,
   'Tis meet that I remember still.
For well I know, that such had been
   Thy gentle care for him, who now
Unmourn'd shall quit this mortal scene,
   Where none regarded him, but thou:
And, oh! I feel in that was given
   A blessing never meant for me;
Thou wert too like a dream of Heaven.
   For earthly Love to merit thee.


倘若偶尔在繁嚣人境

倘若偶尔在繁嚣人境,
   你音容暂从我心头隐退,
不久,你温柔娴静的幽影
   又在我孤寂的时刻重回;
如今,那黯然无语的时刻
   还能唤回你前尘历历,
无人察见的哀思会诉说
   以前未敢倾吐的悲戚。
恕我有时也不免虚耗
   那本应专注于你的心意,
我责怪自己强颜欢笑,
   未能尽忠于对你的思忆。
似乎我不曾哀恸,那决非
   对往事旧情不知珍惜;
我不愿愚夫们听到我伤悲:
   向你,只向你吞声饮泣!
传杯把盏,我并不拒绝,
   却不是以此排遣忧伤;
杯中的毒素要更加酷烈,
   才能忘却心中的绝望。
“遗忘”或能把我的灵魂
   从种种骚乱烦扰中解脱;
它若敢淹没对你的思忖,
   我就要把那金杯摔破!
倘若你从我心头消失,
   这空白心灵又转向何处?
那时有谁留下来坚持
   祭扫你被人离弃的坟墓?
我悲怆的心情以此自豪——
   履行这最终的高贵职责;
哪怕全世界都把你忘掉,
   只要有我在,我终久记得!
因为我深知,在悠悠往昔,
   你对他何等亲切温存;
今后他死去再无人悼惜,
   眷念过他的只有你一人;
我从你那儿蒙受的恩幸
   决不是理应归我所有;
你宛如一场天国绮梦,
   尘世爱情不配去攀求。



An Ode to the Framers of the Frame Bill

Oh well done Lord E—n! and better done R—r!
   Britannia must prosper with councils like yours;
Hawkesbury, Harrowby, help you to guide her,
   whose remedy only must kill ere it cures:
Those villains, the Weavers, are all grown refractory,
   Asking some succour for Charity's sake—
So hang them in clusters round each Manufactory,
   That will at once put an end to mistake.
The rascals, perhaps, may betake them to robbing,
   The dogs to be sure have got nothing to eat—
So if we can hang them for breaking a bobbin,
   'T will save all the Government's money and meat:
Men are more easily made than machinery—
   Stockings fetch better prices than lives—
Gibbets on Sherwood will heighten the scenery,
   Showing how Commerce, how Liberty thrives!
Justice is now in pursuit of the wretches,
   Grenadiers, Volunteers, Bon-street Police,
Twenty-two Regiments, a score of Juck Ketches,
   Three of the Quorum and two of the Peace;
Some Lords, to be sure, would have summoned the Judges,
   To take their opinion, but that they ne'er shall,
For LIVERPOOL such a concession begrudges,
   So now they're condemned by no Judges at all.
Some folks for certain have thought it was shocking,
   When Famine appeals and when Poverty groans,
That Life should be valued at less than a stocking,
   And breaking of frames lead to breaking of bones.
If it should prove so, I trust, by this token,
   (And who will refuse to partake in the hope?)
That the frames of the fools may be first to be broken,
   Who, when asked for a remedy, sent down a rope.


“编织机法案”编制者颂

艾伯爵真高明!赖大人更精细!
   靠你们,准能够振兴英国;
霍勃雷,哈罗贝,帮你们治理,
    他们的医术是:先杀了再说。
那一帮贱种,织工们,真犟,
   以“仁爱”为名,要什么救助——
把他们吊死在工厂近旁,
    就能够了结这一桩“错误”。
那一帮无赖,也许会抢劫,
   像一群野狗,没啥东西吃——
谁弄坏纱轴,便立地绞决,
   好节省政府的钱财和肉食。
造人挺容易,机器可难得——
   人 命不值钱,袜子可贵重——
舍伍德的绞架使山河生色,
   显示着商业和自由的兴隆!
近卫团,志愿队,法院的法警,
   三名推事官,两位保安官,
二十个绞刑手,二十二团官兵,
   把这些穷小子缉拿归案;
有几位爵爷,想找审判员
   作一番咨询,可是办 不到,
利物浦不肯给这种恩典,
   压根儿没审判,就通通干掉!
人们一定会感到惊诧:
   在百姓啼饥号寒的时候,
人命竟不值一双长袜?
   打烂机器的该打断骨头?
我想:(谁不这么想?)如果
   当真是这样,有这种蠢汉——
人家要救助,他却给绞索,
   那就先把他骨头打断!



Lines to a Lady Weeping

Weep, daughter of a royal line,
   A Sire's disgrace, a realm's decay;
Ah! happy if each tear of thine
   Could wash a father's fault away!
Weep—for thy tears are Virtue's tears—
   Auspicious to these suffering isles;
And be each drop in future years
   Repaid thee by thy people's smiles!


致一位哭泣的淑女

为父王的耻辱,王国的衰颓,
   你尽情哭泣吧,皇家的公主!
但愿你的每一滴泪水
   能洗掉父亲一桩错处。
你的眼泪是“美德”的眼泪,
   将为这多难的岛国造福;
人民将会在未来的年岁
   以笑颜回报你每一滴泪珠。



Windsor Poetics
Lines Composed on the Occasion of His Royal Highness the Prince Regent being Seen standing between the Coffins of Henry VIII and Charles I in the Royal Vault at Windsor

Famed for contemptuous breach of sacred ties,
By headless Charles see heartless Henry lies;
Between them stands another sceptred thing—
It moves, it reigns — in all but name, a king:
Charles to his people, Henry to his wife,
—In him the double tyrant starts to life:
Justice and death have mix'd their dust in vain,
Each royal vampire wakes to life again.
Ah, what can tombs avail!— since these disgorge
The blood and dust of both — to mould a George.


温莎的诗兴
闻摄政 王殿下在温莎谒陵时立于亨利八世与查理一世灵榇之间,有感而作。

查理没有头,旁边是亨利没有心——
蔑视和背弃誓约使他出了名;
中间站着个手持王 杖的动物——
会动,会统治——是国王,只少个名目。
他呀,对人民像查理,对妻子像亨利,
他身上,一个双料暴君在崛起;
审判和死亡枉自把尸灰糅混,
两个皇家吸血鬼又起死还魂。
坟墓没奈何,把他们的骨血灰渣
吐出来,捏塑成一位乔治殿下。



The Chain I Gave
From the Turkish

The chain I gave was fair to view,
   The lute I added sweet in sound;
The heart that offer'd both was true,
   And ill deserved the fate it found.
These gifts were charm'd by secret spell
   Thy truth in absence to divine;
And they have done their duty well,—
   Alas! they could not teach thee thine.
That chain was firm in every link,
   But not to bear a stranger's touch;
That lute was sweet—till thou could'st think
   In other hands its notes were such.
Let him, who from thy neck unbound
   The chain which shiver'd in his grasp,
Who saw that lute refuse to sound,
   Restring the chords, renew the clasp.
When thou wert changed, they alter'd too;
   The chain is broke, the music mute.
'Tis past—to them and thee adieu—
   False heart, frail chain, and silent lute.


我给你的项链
译自土耳其文

我给你的项链玲珑精致,
   我赠你的诗琴悦耳动听;
向你献礼的心儿也忠实,
   谁知碰上了倒霉的命星。
这两件礼品有神奇法力,
   能占卜我走后你是否忠贞;
它们的责任尽到了,——可惜
   没能教会你尽你的责任。
项链挺结实,环环扣紧,
   但生人的抚弄它不能忍受;
琴声也甜美——但你莫相信
   在别人手里它同样温柔。
他摘你项链,项链就断折,
   他弹这诗琴,琴哑口无言;
它们抗拒他,看来,他只得
   换新的链扣,上新的琴弦。
既然你变了,它们也得变:
   项链碎裂,琴韵无声。
罢了!和它们、和你再见——
   哑琴,脆链,欺诈的心灵!



She Walks in Beauty

She walks in beauty, like the night
   Of cloudless climes and starry skies;
And all that's best of dark and bright
   Meet in her aspect and her eyes:
Thus mellow'd to that tender light
   Which heaven to gaudy day denies.
One shade the more, one ray the less,
   Had half impair'd the nameless grace
Which waves in every raven tress,
   Or softly lightens o'er her face;
Where thoughts serenely sweet express
   How pure, how dear their dwelling-place.
And on that cheek, and o'er that brow,
   So soft, so calm, yet eloquent,
The smiles that win, the tints that glow,
   But tell of days in goodness spent,
A mind at peace with all below,
   A heart whose love is innocent!


她走来,风姿幽美

她走来,风姿幽美,好像
   无云的夜空,繁星闪闪;
明与暗的最美的形象
   交集于她的容颜和双眼,
融成一片淡雅的清光——
   浓艳的白昼与此无缘。
多一道阴影,少一缕光芒,
   都会有损于这无名之美:
美在她绺绺黑发间荡漾,
   也在她颜面上洒布柔辉;
愉悦的思想在那儿颂扬
   这神圣寓所的纯洁高贵。
安详,和婉,富于情态——
    在那脸颊上,在那眉宇间,
迷人的笑容,照人的光彩,
   显示温情伴送着芳年;
显示她涵容一切的胸怀,
   她葆有真纯之爱的心田!



The Wild Gazelle

The wild gazelle on Judah's hills
   Exulting yet may bound,
And drink from all the living rills
   That gush on holy ground;
Its airy step and glorious eye
May glance in tameless transport by: —
A step as fleet, an eye more bright,
   Hath Judah witness'd there;
And o'er her scenes of lost delight
   Inhabitants more fair.
The cedars wave on Lebanon,
But Judah's statelier maids are gone!
More blest each palm that shades those plains
   Than Israel's scatter'd race;
For, taking root, it there remains
   In solitary grace:
It cannot quit its place of birth,
It will not live in other earth.
But we must wander witheringly,
   In other lands to die;
And where our fathers' ashes be,
   Our own may never lie:
Our temple hath not left a stone,
And Mockery sits on Salem's throne.


野羚羊

野羚羊还能在犹达山头
   欢快地跳跃不停,
圣地到处有活泼溪流,
   任凭它随意啜饮;
四蹄轻捷,两眼闪光,
不驯,喜悦,巡视着故乡。
同样快的脚步,更亮的眼睛,
    犹达也曾经见识;
在她那逝去的繁华旧境,
    居民够多么标致!
黎巴嫩香柏依然在飘动,
犹达的少女已无影无踪!
以色列儿孙云飞星散,
   怎及故乡的棕树!
它虽然寂寞,却风致宛然,
   牢固植根于故土;
它寸步不离生身的土壤,
它岂肯浪迹于异域他乡!
我们却必得辛苦漂泊,
   葬身于陌生的土地;
列祖列宗长眠的故国,
    却不容我们安息;
圣殿夷平了,石头也不剩,
撒冷宝座上高踞着“侮弄”!



Oh! Weep for Those

Oh! weep for those that wept by Babel's stream,
Whose shrines are desolate, whose land a dream:
Weep for the harp of Judah's broken shell;
Mourn—where their God hath dwelt the godless dwell!
And where shall Israel lave her bleeding feet?
And when shall Zion's songs again seem sweet?
And Judah's melody once more rejoice
The hearts that leap'd before its heavenly voice?
Tribes of the wandering foot and weary breast,
How shall ye flee away and be at rest!
The wild-dove hath her nest, the fox his cave,
Mankind their country—Israel but the grave!


哭   吧

哭吧,为巴别河畔哀哭的流民:
圣地荒凉,故国也空余梦境;
哭吧,为了犹达断裂的琴弦;
哭吧,渎神者住进了原来的神殿!
以色列上 哪儿洗净流血的双脚?
锡安山几时再奏起欢愉的曲调?
犹达的歌声几时再悠扬缭绕,
让颗颗心儿在这仙乐里狂跳?
只有奔波的双足,疲惫的心灵,
远离故土的民族哪会有安宁!
斑鸠有它的 窠巢,狐狸有洞窟,
人皆有祖国——以色列只有坟墓!



On Jordan's Banks

On Jordan's banks the Arab's camels stray,
On Sion's hill the False One's votaries pray,
The Baal-adorer bows on Sinai's steep—
Yet there—even there—Oh God! thy thunders sleep:
There—where thy finger scorch'd the tablet stone!
There—where thy shadow to thy people shone!
Thy glory shrouded in its garb of fire:
Thyself—none living see and not expire!
Oh! in the lightning let thy glance appear;
Sweep from his shiver'd hand the oppressor's spear:
How long by tyrants shall thy land be trod!
How long thy temple worshipless, Oh God!


在约旦河岸

在约旦河岸,阿拉伯骆驼队踯躅,
在锡安山上, 邪教徒向邪神祷祝,
在西奈悬崖,太阳神信徒顶礼——
连那儿,上帝 呵,你的雷霆也沉寂!
在那儿,你的手指灼焦过石版!
在那儿,你的形影向子民显现!
你的光辉 ,披裹着火焰的袍子,
你的真身,谁见了也难逃一死!
哦,愿你的目光在雷电中闪耀!
斩断压迫者血手,扫落他枪矛!
你的土地——让暴君蹂躏多久?
你的殿宇——荒废到什么时候?
杨 德 豫 译




叙 事 性 形 象

形象的另一大类型即是以人的动作、情态、细节乃至情节、场面场景等因素组成的形象体系。这一形象体系与上面我们讲的背景性形象在某些方面有些相似,其相似的第一点即是它们都是带叙事性质的艺术因素在诗中的运用(当然它们也有区别,“背景性形象”是作为人物行动或抒情的背景、环境,而叙事性形象则是撷取的人物行动或与人物行动相关的其他一些因素本身)第二,它们都带有较强的现实性,这种较强的现实性使它们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意象的含蕴深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特征。不过对这类形象也有一些别的叫法,如有的把这类形象叫做“事意象”,或“准意象”等。
动作情态类形象虽说是叙事性的艺术因素在抒情诗中的运用,但它的运用实际上非常普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这其中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无论是叙事性的艺术还是抒情艺术,它们都要写到人,表现人的情感,而要写到人、表现人,自然就免不了要写到人物的动作、表情、细节、对话,乃至情节场景场面等。当然,真正的叙事性艺术和诗中的叙事性因素还是有区别的,其重要的区别便是抒情诗中的叙事性因素往往只是被撷取的某个最闪光的片断和瞬间,而不注重这些叙事因素的完整性。因此,所谓“包孕性”就成了这类形象构成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甚至原则(“包孕性”就是被撷取的这一细小简短的“事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意味。在这点上它是与意象有些相似的。因此有时候人们把它们叫做“准意象”就是这个道理)。关于此,袁忠岳先生说:“抒情诗中的叙事以简约缺失为特征,不需顾及叙事的完整性……叙事的简化形式不仅指整体的省略压缩,而且也可以点带面,截取动作时间链中的一环,抓住最有意味的片断、刹那来写。”[1]
这类动作情态类形象的运用在抒情诗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撷取某个动作情态类的片断或瞬间,直接构成一首诗,这样,这类诗就类似于一首“小叙事诗”。这种情形在诗中并不太多。第二种情形是,在抒情诗中作为情感表现的一种手段,有机地融合在直接抒情、意象抒情等当中,成为整首抒情诗的有机组成部分。下面我们选择的几首诗,是第一种情形的例子: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崔颢《长干行》)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行宫》)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
看,
这就是奴隶!
(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我醒来的时候
我的香烟
在她手上
姿势优美地燃着
这个早晨
我醒来又睡去
仿佛战场上的
幸存者
那么幸福
(伊沙《旅馆》)
这几首诗,常常是被人当做所谓“小叙事诗”的,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它们几乎单凭着动作、人物语言、场面等叙事性的因素,构成为一首独立自足的诗。其实,这类诗我们还是不能够把它们简单地看作叙事诗的,因为它们并没有叙什么事,没有情节、没有冲突,也并不专注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因此,我们毋宁说它们是运用叙事性因素所写的抒情诗。在《长干行》中,诗人实际是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场面,表现了一个船家女浓浓的乡情,从中也能多少感受到她的可爱的性格特征:当这位船家女一天在异乡的河面上听到另一只船上传来熟悉的乡音时,她便顾不得女性的羞涩,主动地把船靠上去与他搭话;在搭话中,她又稍许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就有了这几句既散发着浓浓乡情,又稍许有些不好意思的自言自语。这诗之所以能成为一首流传的好诗,主要在于它选取的片断具有很高程度的包孕性:它包孕着丰富的情感意味,同时还似乎能感受到人物的某些性格特征甚至风貌神采。这种包孕性使它具有了类似于意象的含蕴品质,也具有一些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第二首小诗严格说并非全由叙事因素构成,因为第一句带有直接抒情的意味,而第二句则是一个渲染性的写景抒情性的意象,但这首诗最精华的部分却毫无疑问是那个叙事性质的场面描写:几个宫女,终生被禁闭在废宫里,丧失了人生的一切趣味,也丧失了作为一个女人的一切权利,甚至丧失了一个正常人所有的其他的见闻和经历,现在她们已经从如花的年龄到了满头的白发了,她们无所事事,只终日坐着说着已经死去了几十年的她们也许见都没有见到过的皇帝“夫君”。我们看,短短的十个字,具有多么深厚丰富的包孕性,在似乎不经意的十个字中,就写尽了高墙之内宫女们一生的辛酸,真正的具有平地惊雷的效果。田间的那首诗是当时的一首传单诗、街头诗,它也是选取(想象)了一个叙事性的场面,表现了作忘国奴可耻,鼓动人们拼死抗战的意旨。这一典型的富包孕性的场景,是比很多宣传,比很多抒情、议论更令人惊心动魄,当然也更富于形象的美感的。伊沙本是我们当代诗人中一个谐谑搞笑的天才,一个解构神圣的“恶手”,不过他的《旅馆》这首诗,捕捉的却是平凡人生中一个真正的诗意甚至神圣的场景:试想吧,当我们在陌生的异乡的一个下等旅馆一夜醒来,懵懂怅惘中睁开眼睛,却发现自己心爱的女友静静坐在自己的床边,这是平凡人生中一种怎样的幸福啊,这种幸福、宁静亲切的幸福,足以抵御窗外那整个未知陌生的世界。当然,这首诗的精彩,在相当的程度上,也得力于最后三句诗人所寻找的那个比喻——在死尸狼藉的战场上,在昏迷中醒来,却发现自己还没有死。这种劫后余生的幸福感受,不正像前面所写的那种幸福感受吗?——不过这个比喻,也仍然是一个带叙事性的场面。
从以上几首“小叙事诗”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动作情态类的形象,是相当富于艺术韵味的,也是很有形象美感的。当然,在抒情诗中,纯由这类叙事性因素构成的这种“小叙事诗”并不太多,更多的还是那种有机融合性的。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仅是我们上面为了别的目的举过的诗例中,就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例如在戴望舒的《独自的时候》中,那个“独语着的烟斗”的细节,就是一个动作性的形象,它很好地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当然,诗人将这个动作性的细节加以了变形,给予它一种拟人化的特写式的表现,使它更具意象性质了)。在杨牧《凄凉三犯》中,“你撩拢着头发”的动作,“走了”,“横竖是徒然”的人物语言,也是叙事性的形象,也很好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爱的失落和惆怅感。在陈辉的《姑娘》中,“姑娘,/坐在井边,/转动了辘轳,/用眼睛,/向哥哥说话……”也是对于人物动作、表情的描写,也很好地表现了当时根据地农村的朴素的爱情,也很好地刻画了姑娘的可爱形象。此外,在柯岩的《初雪》中“今天,你真的来了/可我一点也不敢碰你”所表现的初恋少女的羞涩甜蜜,舒婷的《无题》中“我默默转动你胸前的钮扣”所表现的诗人的难言的爱与依恋,艾青的《乞丐》中“乞丐用固执的眼,/凝视着你,/看你在吃任何食物/和你用指甲剔牙齿的样子”的雕刻一样精准描写,仍是舒婷的《神女峰》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所表现的爱的伤痛对于心灵的撞击,北岛的《是的,昨天》中“用手臂遮住了半边脸,/……你慢慢地闭上眼睛”所表现的“初吻”的甜蜜与羞涩,等等等,都是抒情诗中动作、细节、表情等叙事性艺术因素的运用,它们都无一不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巨大的包孕性,当然也都具有很高的形象美感。
关于动作情态类艺术形象的运用问题,还有两点需要提及,这就是这类形象的组合剪辑以及变形。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举余光中的《乡愁》。《乡愁》一共四节,每节分别写的是小时候想家、新婚离别后思念妻子、壮年对死去的母亲的怀念、暮年对故乡的思念,诗的每一节表现情感,其实都是选取的一个典型的场面(分别是拿着邮票给家里寄信时的情景,拿着船票归心似箭的情景,历经沧桑后站在母亲坟墓边的情景,满头飞雪时遥望大陆的情景),这些场面,都是人生中最动人的时刻,最具包孕性的人生场景,用它们来蕴含、表现一生的“乡愁”,是十分具有表现力的。这是它与上面一些诗作相通的地方。但它也有一些不同之处,不同的第一点便是它对于各个场面有一些“变形”,譬如它说:“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怎么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呢?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种“凝聚”手法的运用(梦常常“运用”这种凝聚手法,弗洛伊德就说过,梦常常采用“凝聚”和“转移”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潜意识),先将小时候对家的思念通过“寄信”这一场景来表现,再将“寄信”这一场景凝聚于“一方小小的邮票”之上(这样一凝聚之后,实际上场景就意象化了),这样一凝聚、变形,就觉得“这一方小小的邮票”对于乡愁的表现具有千钧之力,在艺术上、语言上也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它的第二个不同之处就是类似于电影的剪辑与组合,前面我们举到的一些诗,都是对于个别的片断和瞬间的撷取,但在这首诗里,它却按时间顺序组合了四个场景,几乎把人一生中最动人的“乡愁”都囊括进去了。当然,这首诗的动人,也还得力于一些其他的艺术因素(前面我们曾对它的其他方面进行过分析)。这种对于场面、细节等叙事因素的剪辑组合艺术,当然不仅余光中会,在一些其他的诗作中,我们也常见到这类方法的采用。例如前面我们在别的章节举到过的北岛的《是的,昨天》也采用了这种带叙事性的类似于电影的剪辑组合艺术。它也是四节,第一节是初恋、第二节是热恋,第三节是隔膜与冲突,第四节是分手。而对应于各节的叙事性场景和细节分别是“用手臂遮住了半边脸,/也遮住了树林的慌乱。/你慢慢地闭上眼睛”、“用浆果涂抹着晚霞,/也涂抹着自己的羞惭。你点点头,嫣然一笑”、“你咬着苍白的嘴唇”、“你坚决地转过身去”。这些极富包孕性的叙事性场景或细节的组合,就像电影的蒙太奇组合一样,既极其精炼而富有诗意,同时又兼有了一点叙事性艺术的丰富和完整性。此外,在这首诗中,北岛也对这些写实性的叙事因素加以了一些变形,例如第一、第二节是通过主观感觉来对客观事实加以变形(我们不妨称为“主观镜头”),例如本来是少女不好意思地遮住自己的脸,以遮住她的羞涩和慌乱,但在诗中却被表现为“用手臂遮住了半边脸,/也遮住了树林的慌乱”。第三、第四节其实也可算含有变形,不过它不是叙事性因素本身的变形,而是通过意象性艺术与叙事性因素进行组合(如第三节是:“在黑暗中划亮火柴,/举在我们的心之间。/你咬着苍白的嘴唇”,前两句是用意象来暗示心灵的隔膜以及徒劳的努力,而后一句则是一个精彩的细节,以表明两人的矛盾、裂痕),以达到某种新颖或变形的目的,当然,这里的变形手法与前面余光中的不一样。再如舒婷的爱情诗《无题》,也具有这种组合性,第一节是写在爱情或友情(对诗人而言它是爱情,但对她的男友而言,却只是友情)中小别时诗人对男友的依恋的细节、场景:“我匆匆跑下,在你面前停住。/‘你怕吗?’/我默默转动你胸前的钮扣。/是的,我怕。/但我不告诉你为什么”,第二节是写两人在这种模糊关系中“约会”的情节和细节:“我拽着你的胳膊在堤坡上胡逛,/绕过一棵一棵桂花树。/‘你快乐吗?’/是的,快乐。/但我不告诉你为什么。”第三节则是通过一个场景表现了这场爱情的“误会”以及少女的失落感:“你弯腰在我的书桌上,/看见几行蹩脚的诗,/我满脸通红地收起稿纸,/你又庄重又亲切地向我祝福:/‘你在爱着。’/我悄悄叹气。/是的,爱着。/但我不告诉你他是谁。”全诗选取了三个富于典型性、包孕性的场景进行组合,表现了爱情中复杂的过程和丰富的心灵内涵及其变化,这是前面那些“小叙事诗”和融入个别叙事性因素的诗所做不到的。诸如此类的诗在现代诗中还不少,如唐祈的《严肃的时辰》、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也具有这种叙事性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形的特点。
说到叙事性形象,我们就不能不说到大名鼎鼎的美国诗人艾略特和他的大名鼎鼎的“戏剧化手法”。什么是戏剧化手法,可能至今没有人给它下一个精确的定义。根据袁可嘉先生及其他一些论著的描述,当然也根据笔者自己的阅读理解,所谓“戏剧化手法”可以有狭义广义的两种理解。狭义理解的“戏剧化手法”即指一种类似于戏剧表演的叙事性事件在诗中的运用:这里面又有两个含义,第一,“戏剧化手法”是叙事性的事件(里面有人物、动作、简单的情节、场面、细节、对话等)、叙事性形象在诗中的运用;第二,这种叙事性的事件是以一种类似于戏剧表演的性质出现于诗中的,所谓戏剧表演,即是说,它隐去了叙述者“我”,是以一种所谓“零度视角”的方式出现在诗中的,就像戏中人物在舞台上自己表演一样。而广义理解的“戏剧化手法”,则是把“零度视角”下的叙事性事件、形象、伴随着事件的布景式的环境或背景,以及诗人在整个诗歌运作过程中使用的意象都包括在其中的。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要说狭义的,就是广义理解的“戏剧化手法”,事件以及相关的其他叙事性因素在诗中也是其中的主体部分(当然笔者更倾向于对“戏剧化手法”作狭义的理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和意象化手法区分开来,如果把意象手法也包括在戏剧化手法中去,那就搞得无处不是戏剧化手法了,这样反而见不出艾略特的特色和贡献)。如果戏剧化手法就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一手法与我们上面说的“叙事性形象”艺术又有什么区别呢?的确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它们都是诸种叙事性艺术在诗中的运用。当然,艾略特的贡献还是有的,贡献之一就是他把本来只是在诗中附带使用的叙事性艺术作为了抒情诗的一种最主要的诉诸手段,大大拓展了抒情诗的艺术天地;第二,他的贡献还在于他在“叙事”时,运用了戏剧化的零度视角(或者还可以加上意识流式的方法)大大增加了叙事性诸因素的含蕴程度,使“事件”更进一步向意象转化。下面,我们就通过他的一些例子看看所谓戏剧化手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同时也让我们看一看,叙事性的艺术、叙事性的艺术形象在抒情诗中究竟可以扮演何种程度的重要角色。让我们先看他的一首短诗《波士顿晚报》:
《波士顿晚报》的读者们
像一片成熟了的玉米在风中摇晃。
当暮色在街头暗暗加快步子,
在一些人身上唤醒生活的欲望,
给其余的人带来了《波士顿晚报》,
我登上楼梯,按着门铃,疲倦地转过身,
像一个人转身向罗什福考点头告别——
如果这条街是时间,他在街的尽头,
而我说:“哈里特表弟,给你《波士顿晚报》。”
艾略特的这首短诗,批判的是商业都市人们精神空虚、无聊消闲的生活方式,以及大众传媒、世俗的流行文化对人们精神、生活方式的控制和影响。这一批判主题,是本.雅明、马尔库塞等大师们在他们的大著中所经常发挥的。艾略特在这首小诗里,主要就采用了所谓戏剧化手法,表现了这一重大的主题。首两句,是一个精妙新颖的意象(当然从广义来看,也算是“戏剧化手法”)其意是说都市嗜读晚报的读者们,其趣味爱好,完全受着晚报(它们是当时大众传媒最典型的代表,那时还没有电视和网络)的摆布,就像风中的一片玉米,分从南吹向北,它们倒向北,风从北吹向南,他们倒向南(艾略特的这个比喻,叫我想起了孔夫子的一个类似比喻:“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其意是说君子的道德就像风,老百姓的道德就像草,只要草上有风,草一定顺着风吹的方向偃伏。意思是说,只要君子们以身作则,老百姓就会纷纷效法。此外,艾略特的这个“玉米”的意象,还叫我想起了“超女”李宇春的“粉丝”自号“玉米”,这也真是一个有趣的“花絮”)。第二节差不多就是地道的戏剧化手法了,前一句,是一个环境描写,按我们的分法,当是一个背景性形象的使用(当然,它也有点接近意象了,它渲染、暗示着一种昏暗和堕落);接下来两句,是为下面的叙事性形象作铺垫的一个概括性叙述,其意是说都市的黄昏在一些人身上唤醒了堕落的欲望,而另一些人则开始了无聊、消闲的生活。最后四句,就是叙事性形象的核心。诗模拟的是一个给人送晚报的场面(注意,诗中间的“我”,只是任一个普通人,或是任一个送报人,而不是诗人自己)。通过这个叙事性场面,诗人意在表明,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阅读“晚报”一类无聊的读物中打发时光、寻求刺激(因为“晚报”类报纸常常刊登各种凶杀、色情和其他趣闻)。当然,在这个叙事性场面里,艾略特还采用了一个打破时空阻隔的“用典”的艺术,他让一个现代的送报人点头向法国十七世纪的一个散文家告别,其意是说,现代都市人已经“告别”了高雅的阅读。这就是艾略特的戏剧化手法,这就是他运用叙事性艺术写作抒情诗的手法。诗人主要选取了一个送报的场面(包括动作、人物语言等)包孕了我们上面所分析的如此深厚的内蕴,这中间没有直接抒情、没有议论,一切都以近乎“客观”的“零度”式的态度表现出来,这样,叙事性的事件、形象就更增强了其呈现性、意象性。当然,艾略特运用戏剧化手法最突出的例子不是这样一些短诗,而是像《阿尔弗洛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序曲》这样的诗,《荒原》这样的巨作也大量运用了戏剧划手法(不过,它更复杂)。下面,我们再征引《序曲》中的第三节来进一步进行说明:
你从床上掀掉一条毯子,
你仰卧着,等待着,
你瞌睡着,观望着黑夜显示出
成千上万个污秽的意象——
这些意象构成了你的灵魂,
这些意象在天花板上隐现。
当人世生活全都重新回来,
阳光在百叶窗中间爬上,
你听到一只麻雀在街沟中歌唱,
对你,街道呈现这样一个景象,
对此,街道自己几乎不能理解;
坐在床边上,那里
你卷着头发中的纸带子,
或用两只腌躜的手掌
捏着黄黄的脚底心。
所引是《序曲》的第三节,诗中的“你”,大概是一个等待黑夜降临的妓女,整节诗,都是这个妓女自己在活动、在感受、在想象,就像戏剧表演一样,诗人自己则完全隐藏在幕后。我们可以把这节诗划分为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前六行(从开头到“这些意象在天花板上隐现”),描述的是妓女在夜晚等待嫖客的肮脏场景,这场景连妓女自己也觉得肮脏,因为在她的眼前就演示着成千上万个污秽的意象;第二个场景是接着的五行(从“当人世生活全部重新回来”到“街道自己几乎不能理解”),表现的是白天重新到来后妓女看到了“阳光”,看到了“麻雀在街沟中歌唱”的场景,当然,这一点真正的生活的美好景象在这里是打了折扣的,而且妓女本身不一定能够充分的理解,因为下面说到,“街道自己几乎不能理解”,在艾略特的诗中,“街道”往往就是肮脏的都市本身;第三个场景就是最后四行:妓女在白天无聊地坐在床边,或是用“纸带子”卷头发,或是更无聊地用脏手抓搔着脏的脚底。这些被诗人不动声色地呈现出来的场面、形象、动作等叙事性因素就像意象一样,具有极大的暗示力与包孕性,它们暗示着诗人对现代都市肮脏堕落的批判(当然不仅仅是批判妓女本身,妓女只是现代都市肮脏堕落的一个象征、符号;诗人对妓女并非没有悲悯,他在诗中还掘发了妓女本人的一点美:这是通过“阳光”、“麻雀”的意象来暗示的,但我们要注意,“麻雀”是“在街沟中歌唱”的)。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艾略特的所谓“戏剧化手法”只是我们所说的叙事性形象在诗中的运用,他的特出之处只在于,他对这一几乎自古就存在的方法进行了根本的改进:他反客为主,把叙事变成了抒情诗的主体,化叙述交代为呈现(戏剧化),同时还辅以古今呼应、打破时空阻隔以及意象的表现手法,使诗中的叙事性艺术在他的手里由小国而蔚为大观。
有道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叙事性艺术在诗中的运用,并没有在艾略特以及他的中国学生(例如“九叶诗人”。在“九叶诗人”中,穆旦最好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例如他的《防空洞里的抒情诗》)那里止步。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所谓第三代诗人(或称“后朦胧诗人”、“先锋诗人”等)那里,也许是为了在艺术上与一味追求意象、象征手法的朦胧诗人们划清界限(所谓反隐喻),也许是他们为了以更冷静、客观的面目来抒写世界(所谓“反抒情”),也许是因为他们更注重于在凡俗的生活中去捕捉或“琐屑”或滑稽的诗意、趣味(“反崇高”),他们的一些诗对于叙事性艺术的运用更是到了空前的地步。在他们(主要是于坚、伊沙、韩东、丁当、李亚伟等人)那里,不仅一般性地选取典型的叙事性场面、细节、情态、动作形象融入诗中,而且里面有人物、有情节过程、有对话等,甚至连叙述方式都接近叙事艺术(所谓语感、语流,也就是我们上面说过的语态诗)。在他们那里,“事件”不仅仅“反客为主”,而且是“事件”的一统天下,就正如其中的代表诗人伊沙所宣称的:“到语言发生的地方去,把意义还原为一次事件。”[2] 下面,我们就以于坚的《远方的朋友》(有省略)为例来加以说明:
远方的朋友/你的信我读了/你是什么长相我想了想/大不了就是像
某某吧//想到有一天你要来找我/不免有些担心/我怕我们无话可说/一见面就心怀鬼胎/想占上风/我怕我们默然不语/该说的都已说过/……我怕我听不懂你的幽默/目瞪口呆像个木偶/我怕你仪表堂堂风度翩翩/吓得我笨脚笨手/袖口扫倒茶杯烟头烫了指头/我怕你客客气气彬彬有礼/叫我眼睛不知该看哪里/话也常常听错/一会儿搓搓大腿/一会儿抓抓耳朵//远方的朋友/交个朋友不容易/如果你一脚踢开我的门/大喊一声:“我是某某。”/我也只好说一句:/我是于坚
这就是于坚们的典型的“事件诗”,它不仅有典型的场面、细节、情态等的选取,而且有比较完整的过程,另外叙述方式也像一段“说话”。此外,在诗中他也废止了意象,废止了抒情(准确地说是废止了煽情),整首诗,就如一段相对完整的小说片断(诗人想象或模拟了一个陌生人到他家中以后可能出现的场景)。当然,这样的诗仍是有诗意的,它诗意的来源主要在这样几方面:第一,它挖掘出了凡俗生活中的真实与诗意:这首诗,表现的是一个普通的率真的人在日常交往中的困惑。这就写出了生活的某种真实、人性的某种真实,而这种凡俗生活中的真实在以往是不登诗的大雅之堂的,是诗人们以前视而不见的。现在于坚们发现了,表现出来了,这就是对诗的一大贡献。第二,在这种凡俗的真实抒写中实际上也蕴藏了一点“诗意的理想”,即如果人们以自然率真的方式来交往,即使是与一个陌生人交往,这样的困惑也许是没有的,这种理想也就是诗的第三节诗人以滑稽的方式所写的,哪怕以水浒式的方式一脚踢开我的门大叫一声,也比那种种表面的虚礼客套以及心怀鬼胎要好得多。第三,它的诗意当然也来自于诗人对典型性的、富于包孕性的动作、细节等的选取(它们主要在第二部分)。第四,其诗意也来自某种喜剧色彩、某种滑稽的艺术。第五,虽然我们说它的叙述就类似于一段“说话”,但它毕竟不等同于“说话”,它的倾诉的语气、语调,它的自然流动的语气节奏(尤其在中间部分)还是使它区别于散文;尤其我们考虑到,诗的语气、语态节奏与情感内容(凡俗的真实、喜剧色彩等)的和谐统一,我们也就觉得,富于韵律的、和谐优美的音韵节奏,也许是并不适合它的,于坚也许是为他的情感内容找到了一双“合脚的鞋子”。



代 指 性 形 象

关于此类形象的名称问题,是费了笔者很大一番踌躇的,甚至是把它们当做形象还是意象来论述,也有点难以决定和取舍。笔者所说的“代指性形象”,包括了传统的所谓“借代”,还包括了一切以部分代整体的特写、“聚焦”艺术等。我们之所以给予这几种类型的形象冠以一个总括性的“代指性”的称谓,是因为这些形象都具有以其一部分代指整体的特性。借代不用说了,就是所谓特写、聚焦、拍摄位置技巧等等,也都是如此。当然,这“代指”的称谓也可能有某些含混之处。譬如,从最宽泛的意义上来说,意象,尤其是所谓隐喻性意象,其功能也包含代指性的,“以此物喻彼物”,“言在此而意在彼”不也是代指吗?但在这里,我们所谓的代指指的是一种根据接近关系以部分代整体的代指。而意象,尤其是所谓隐喻性意象,则是一种根据相似关系以一物喻另一物的完全替代性的代指。此外,这两类不同的代指还有这样一个根本的区别,这就是它们虽然都有代指性,但代指性形象,毕竟仍是对事物的较直接的现实性的描写,(它只不过是以一部分的现实来代指整体的现实罢了),并不或基本不具备意象的“主观的意与客观的象相融合”的特征。而意象,一方面完全舍弃了这种直接现实性,另一方面将主客观统一于一身。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把以上的形象叫做形象,而不叫做意象的重要原因。
在此需要提及的是,在西方的语言学诗学理论家雅各布森的理论体系中,他是把我们所说的“代指性形象”当做他的两大类意象——一大类是根据相似原则而产生的隐喻性意象(基本与以上我们所说的喻象一致),另一大类意象是根据接近原则而产生的转喻和提喻。他所说的转喻和提喻,基本包括了我们上面所说的背景性形象,借代以及与后来的电影艺术紧密相关的聚焦、“拍摄位置技巧”、特写等(当然,诗自古以来就运用着这些技巧,只不过没有给予这样的名称以及不自觉罢了)。总之,一切根据接近关系产生的形象都被他当做转喻或提喻而与依据相似关系而产生的隐喻意象相对应。应当说,雅各布森的理论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也有相当的科学性。但笔者以为,雅各布森的所谓“意象”指的就是诗歌中的普遍的艺术形象,它既包括了我们所说的意象,也包括了许多种形象,而与我们通常的关于意象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我们关于意象的理解要狭窄得多)。因此,我们不妨根据我们认定的意象本质、定义来进行操作,把不具备意象本质的艺术形象都叫做形象,而不是笼统地称为意象。那么,他所谓的“转喻”与“提喻”就顺理成章的成了我们的“代指性形象”了。
代指性形象最常见的一种就是在古典诗歌中运用得相当普遍的借代。如高适的《燕歌行》中,几乎达到了句句皆借代的地步,如:诗的前八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第一句的以“烟尘”代指战争,第三句的以“横行”代指勇敢无畏,第四句的“赐颜色”代指天子的鼓励和重视,第五句的“摐金伐鼓”指代奏军乐,第八句的“单于猎火”代指边境的侵犯,就都是借代手法的运用,从形象的角度而言,都属于代指性的形象(在雅各布森的理论中,它们都属于所谓“提喻”)。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借代或代指性形象,在诗中具有相当的艺术功能,第一,它避免了直说,如第一句就避免了直接说“战争”,这就增强了诗的含蓄美;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它增强了形象性,如说战争,就是一个抽象的、概括的名词,没有什么形象性,而说“烟尘”,则在我们面前呈现一幅烟尘滚滚的景象,这就形象得多;第三,既然是以部分(部分、特征、工具、功能等对整体而言都具有部分的含义)代指整体,当然也就留给了人们对于整体的想象空间,这种更留有想象余地的特性亦是借代或代指性形象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功能。
相对于古典诗歌,借代,尤其是传统式的借代在现代诗歌中已经用得极少,即使用,也会比传统诗歌更巧妙更富于变化(传统诗歌中的很多借代已经积淀为固定的词汇,如“烽火”、“纨绔”、“颜色”等等)。当然,自然也还有一些带着传统色彩的,如何其芳的《季侯病》中:“有如虚阁悬琴,久失去了亲切的手指”,就用“手指”代指“弹奏”、徐志摩的“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中,以“挥衣袖”代指挥手,又以“挥手”代指挥手告别;就都多少与传统式的借代方式相仿。但现代更多的借代,则是新颖的、奇特的,更注重巧妙性和个人性,而厌弃了古典诗歌中借代的浓厚的公共性质,借代的这一趋势甚至比意象领域里出现的同一趋势走得更远。例如下面一些带有借代性质的诗句:
1.要是说,/巴黎有一个跪在圣母院/祈祷宽恕的白天/它同样也有一个/不穿紧身衣的夜晚(艾青《红色磨坊》)
2.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让所有的苦水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北岛《回答》)
3.在被黑夜碾碎的沙滩/当浪花从睫毛上退落时/后面的海水却茫茫无边(北岛《红帆船》)
4.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韩瀚《重量》)
5.他跳下甲板/最好是跳下甲板就是门槛(张忠军《有男人也有女人的夜晚》)
这就是现代诗歌中新颖巧妙的借代,如果我们用看待古典诗那些公共性借代的眼光来看这些诗句,会觉得它们不像借代,或干脆就浑然不觉,也失去正确评论这些巧妙诗句的能力。实际上,这些仍然属于借代,应用的也仍是与古典诗歌同样的借代原则,既部分代替整体的原则,只不过更追求新颖巧妙罢了。艾青的那个例子,是一组两个借代,前一个借代,是用白天跪在圣母院祈祷来代指巴黎社会的宗教生活和浓重的宗教气氛,这仍是以其部分来指代整体,因为宗教活动的一个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跪在圣母院祈祷忏悔。这样的借代,就像上面我们在分析高适的《燕歌行》中所分析的,具有更含蓄、更具有形象性和具有想象空间的特点。接着的“不穿紧身衣的夜晚”也是一个十分精彩的借代,它代指的是巴黎社会荒淫放荡的夜生活,仍是以部分代整体的原则。北岛的《回答》无疑是一首非常流行的诗,但它中间的这个借代,却也许远不如其诗那样为人注意。“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显然用的是“诺亚方舟”的事,用这个典故来暗示中国社会可能会从“文革”的洪水滔滔中获得新的生机。但在这个“用典”中,又含有一个借代技巧,因为他是用“陆地上升”这一特征来指代洪水退去,人类重新获得了生机这一情节的。第三例的借代从意义上讲不如前两例那样重要,甚至也并非必要,但它仍是一个新颖精彩的借代,“浪花从睫毛上退落”,乍一看,似有点不可解,但从现代借代的角度看,就知道它不过是用“睫毛”来代指“面前”。前面说“并非必要”,是因为直接说“当浪花从面前(或‘脚下’)退落时”,似也并不怎样损害诗意,但毕竟,用“睫毛”还是更形象一些,语言也更新颖陌生化一些。只是,它带来了理解的难度。另补充的是,这个借代也有点像一个后面我们将要专门谈到的特写(很多借代实际上和所谓特写十分接近。如温庭筠《商山早行》的第一句“晨起动征铎”,以“动征铎”代车启动,是借代,但若把它当做一个所谓特写来看,也是蛮合适的。作为特写理解的话,就是在视觉中让我们看见挂在马脖子的铃铛摇摇晃晃,这样我们就知道车要启动了,诗人又要踏上流浪或宦旅之途了)。第四例实际是一首完整的诗,是当时悼念“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张志新烈士的。整首诗可以看作是一个带抽象性的比喻,即通过“天平”来衡量光荣的死和苟且地活,但这个比喻中的前半,却也是一个巧妙的借代,即以“带血的头颅”来指代“光荣的死”。这样当然更形象,更有表现力。当然这个借代或许也不很新鲜,譬如我们在古典小说中或古装片中,常常看到一个带血的头颅掷过来,我们就知道某个人又被杀了。只不过这首诗中的意思变化了,用黄庭坚的话说,属“点铁成金”法的运用吧。第五例的借代或许不如前四例那样新颖巧妙,因为用“门”、“柴门”、“荊扉”等来代指“房舍”属古典诗歌中常用的借代之一,不过,整个的看起来,它的用法与古诗还是有些不一样,因为在这句诗里,不是简单地以“门槛”来代指房子,而是以“就是门槛”来指代跨进自己温馨的家。因为一个船员常年飘行在海上,一离开甲板,想的就是快快地回到家里。大约这也有点“点铁成金”的味道。
不过,总的说来,现代诗歌中借代的地位已经大大下降,远不像在古典诗歌中那样成为仅次于意象的重要的“代码系统之一”(关于此,可参见拙著《唐诗宋词的艺术》)。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诗歌中“代指性的形象”或“转喻”性的形象就用得少。实际上,一种可以称为“特写”或“聚焦”的同样是以部分代整体或通过部分联想整体的艺术,已经取代借代而在这一门类的艺术技法中取得统治地位。我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艺术的普遍运用是与电影艺术的影响分不开的。诚如雅各布森所言:“从格里拜斯(D.Wariffith)的作品问世以来,一般说来,电影艺术由于运用了改变角度、透视和拍摄焦点技巧的高度发展,已抛弃了戏剧传统(戏剧中常用的是借代性的技巧。引者),使一系列提喻式的‘特写’和转喻式的‘拍摄位置’系统化了。”[3]
当然,古典诗歌中这类类似于特写或聚焦的艺术也是有的。如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就类似两个特写或聚焦镜头的组合,“一骑红尘”是远远地拍取一个马蹄翻飞、黄尘腾飞的镜头(以这个部分性的镜头来指代马的疾驰),然后是一个杨贵妃喜笑颜开的特写。又如储光羲的“日暮待佳人,系舟绿杨岸”,也很具有现代电影艺术的“拍摄位置”技巧的妙处,本来他描绘的是“人约黄昏后”的情景,但是他偏不直接摄取给我们看,而是只给出一个侧面的(部分)情景“系舟绿杨岸”,这就很给人以遐想的余地。再如据说是武则天的妙句“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也很有点特写的味道,它可以被处理为一个裙子上泪痕的特写,透过这个特写,就能让我们联想到武则天思君泪下的情景。而崔国辅的《怨词二首》(其一):“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着。”除了有特写、拍摄位置的技术以外,甚至还包含了今天所谓的“叠印”的技巧,譬如“为舞春风多”,就可以被处理为一个裙子飞舞的局部镜头或特写(让人联想到人的春风得意),“秋来不堪着”则可将镜头聚焦在那同一条裙子无精打采地闲挂在那里的情景(让人联想到人的失落)。而这两句诗组合在一起,就好比让这条裙子的两个镜头来个叠印一样,实在妙极。武则天、崔国辅们的这类技巧,后来在宋词中可谓是发扬光大。如什么“衣裳酒痕诗里字”、“醉拍春衫惜旧香”之类的诗句在宋词里是比比皆是。关于此类技巧,我们要强调的是,它们是与我们上面提到的借代艺术十分相近的(反过来许多借代也与特写、聚焦、拍摄位置十分相近,如上面提到了的温庭筠的“晨起动征铎”),如“开箱验取石榴裙”,就有以泪痕代流泪的意味,而“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着”,则有以“衣饰”代人的意思,“一骑红尘妃子笑”,则分别有以马带起的尘土代马奔驰和以破颜一笑代高兴的味道。正因为此,我们才把它们归为一类,即都是根据接近关系而产生的“代指性形象”。
借代艺术或许由于逐渐固定僵化,有些陈词滥调,已逐渐为现代诗人们所厌弃。但更灵活新鲜的同样具有以部分代整体特性的特写、聚焦等一类艺术却十分流行。如戴望舒的诗,就较多地运用了此类形象,如《我的记忆》一首,可以说是此类手法的一个大汇聚,如中间的一节:
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它生存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它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它生存在颓垣的木莓上/它生存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它到处生存着,就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诗人说他的“记忆”生存在以上的诸多的物件上,其意实际是说这些东西都唤起了他对往日欢爱的记忆,这些个别的东西(与过去的欢爱相联系的部分事物)都令人联想着已经失去了的过去的欢爱的生活(整体)。这种手法,从本质上与唐诗宋词中的“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着”、“衣上酒痕诗里字”等是属于同一类型的,不同的是现代诗循着接近联想的途径开掘的范围更大更广、更新颖而已。当然,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些诗句好像不太像特写、聚焦等,这可能是由于诗采取的是线性叙述的方式的缘故(这是无可奈何的),但本质上,它们与特写、聚焦等是很相近的,譬如,如果我们把他的诗变成电影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分别摄取那些物件,给出那些一个一个物件的特写,同时通过回忆镜头映出往日欢爱的场面,我们就知道那些一个一个物件的特写要表现的是什么了。又如戴望舒的《老之将至》中:
而在我坚而冷的圈椅中,在日暮,/我将看见,在我昏花的眼前/飘过那些模糊的暗淡的影子:/一片娇柔的微笑,一只纤纤的手,/几只燃着火焰的眼睛,/或是几只燃着珠光的泪。
诗的后三句,是很精彩的特写式的代指性的形象,它实际上一共是四个特写形象,第一个给出一个恋人“微笑”的特写,第二个给出一个恋人的纤手的特写,第三和第四最为精彩,第三是映出一双长夜难眠被相思煎熬得血红的眼睛,第四则是映出几滴晶莹的闪着光的眼泪。在这些形象的背后,都暗示着、让人联想着它“背后”“隐藏”着的整体性形象,以及更深广的蕴含。这类代指性的形象,它们有着如借代一样的审美功能,但它又不会陷入借代的凝固和僵化。
类似的技法,在同属现代派诗人的何其芳的诗中,或许使用得更多。如《季侯病》中:“但是谁的一角轻扬的裙衣,/我郁郁的梦魂日夜萦系?”在这里,诗人摄取的不是整个的少女的形象,甚至也不是整个地摄取裙子,而是更巧妙地摄取了一个“一角轻扬的裙衣”的局部镜头或特写,这就更勾起人们的遐想。又如《欢乐》中:“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这里,摄取的都是某个动人的局部,它们的形象性、含蓄特性,以及给人的联想空间都是十分值得人们玩味的。又如《概叹》中:“不管外面的呼唤草一样青青蔓延,/手指一样敲到我紧闭的门前。”第二句诗给我们呈现的,就不是整个地敲门的形象,而是只呈现出敲门的少女温柔的手甚至手指。这类代指性的形象,具有了如意象的一样的包孕力和审美性。又如艾青,对此类艺术也十分擅长。如他的《透明的夜》中:整个儿就似是一个个电影蒙太奇,而其中带有特写色彩的诗句也特别多、也特别精彩。如下面两节:
酒,灯光,醉了的脸
放荡的笑在一团……
……
酒,酒,酒
我们要喝。
油灯像野火一样,映出
牛的血,血染的屠夫的手臂,
溅有血点的
屠夫的头颅。
所引诗的前两句,可以说就是四个特写,分别给出的是“酒、灯、笑脸”以及几张阔笑的脸凑在一起的镜头。诗的后三句,则是给人以强烈刺激的带着牛血(它象征着野性的力)的特写,分别映出是屠夫沾着牛血的青筋暴起的手臂和硕大的头。另外如他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绝大部分可以说都是叙事性形象和此类代指性形象的组合,还有他的《手推车》、《驴子》等,也都有着很精彩的特写艺术的运用。
运用此类形象更多更出神入化的恐怕还是后起的朦胧诗人们,这或许与他们受电影艺术更多的影响有关,北岛就曾说过他的诗歌技巧,“常用类乎电影的蒙太奇的意象组织方式”。[4] 在这些类乎电影的艺术中,自然就包含着特写、聚焦等艺术。例如他的《黄昏,丁家滩》中,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这样的艺术:
黄昏,黄昏
丁家滩是你蓝色的身影
黄昏,黄昏
情侣的头发在你肩头飘动
是她,抱着一束白玫瑰
用睫毛掸去上面的灰尘
那是自由写在大地上
殉难者圣洁的姓名
是她,用指头去穿透
从天边滚来烟圈般的月亮
那是一枚定婚戒指
姑娘黄金般缄默的嘴唇
……(中略三节)
夜已来临
夜,面对着四只眼睛
这是一小片晴空
这是等待上升的黎明
这是北岛的一首将纯洁的爱情与政治理想联系起来的诗。第一节的四句,可以说就是两组带有聚焦特性的镜头。“黄昏,黄昏/丁家滩是你蓝色的身影”,“丁家滩”怎么是“你蓝色的身影”呢?原来诗人运用的不过是一种聚焦性的艺术,整个的画面虽然是丁家滩的黄昏,但镜头的聚焦点却是“你蓝色的身影”。第二个镜头的道理也一样,背景画面虽然是整个的黄昏,但镜头的焦点却是姑娘那一头飘动的秀发。第二节的头两句,是特写、借代加上镜头的变幻式组合,几乎是地道的电影艺术了。说它是特写,是因为第二句好比给了一个她清澈的眼睛和眼睛眨动的特写,说它是借代,是因为所谓“用睫毛掸去灰尘”实际是说她清澈、天真无邪的眼睛似乎能使她接触的东西变得纯洁无瑕。这里“睫毛”与“灰尘”就都带有借代的意思。说它是一个变幻性的组合,是因为这两句诗差不多是两个镜头的快速组合,先是一个是美丽纯洁的白玫瑰的特写,再紧接着是一个眨着的大眼睛的特写。这样一组合,就能在它们中间建立起联系来。第三节也是很富于电影的艺术特征的,单独的看,它们都是特写式的代指性的形象,分别是一个滚动的“月亮”的特写、“戒指”的特写和“紧闭的嘴唇”的特写。诗人将它们组合起来,又是变幻式的甚至叠印式的组合,而且在它们中间还有着复杂的喻指关系:譬如用美好的月亮来比喻结婚戒指,用黄金做的戒指来喻指姑娘紧闭的嘴唇。最后一节,也是特写和一个变幻组合,先是两双眼睛的特写,然后是一小片晴空的镜头。这样的组合,中间也带有喻指关系的,所以它们又是一个比喻蒙太奇。北岛的诗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我们就不再举出。下面我们再举出一些别人的零章断句,以见出这类代指性艺术的普遍性:
1.站在岸上远眺的人/终于忧伤地垂下了头/象一个粗大的问号/矗在港口,写在黄昏/填进未来的航海日记/……最后我衷心的希望/未来的诗人们/不再有这种无力的愤怒/当七十二双/长满海藻和红珊瑚的眼睛/紧紧盯着你的笔(舒婷《风暴过去之后》)
2.一串深脚印/一串浅脚印/好像金花银花藤/开小花的/是狐狸/开大花的/是黑熊/圆果形的/是猎人……
(顾城《雪后》)
3.吃麦子长大的/在月亮下端着大碗/碗内的月亮/和麦子/一直没有声响//……看麦子时我睡在地里/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家乡的风/家乡的云/收聚翅膀/睡在我的双肩(海子《麦地》)
4.随便摘来一片花叶,你都认得:江南/随便走向一地,你都认得江南/……江南,江南,多湖多水,多桥多船/村村在启碇,户户在解缆。(梁南《江南,江南》)
5.雾散后却已是一生/只剩下那/在千人万人之中/也决不会错认的/背影(席慕容《雾起时》)
6.无声地漂流的人啊/痛苦已把门垫磨成了石板/而在此,在纯粹的光亮处中/面包和葡萄酒璀璨。
(特拉克尔《冬天的傍晚》)
7.是如此可怜的心——/同着眼泪的湖的,/它们灰白如/墓地的石片啊。//是如此可怜的背——/比海滩间的那些/棕色陋室的屋顶/更重的痛苦和负荷啊。
(维尔哈仑《穷人们》)
在朦胧诗人中,其他人可能都不如北岛那样频繁地运用类似于电影的特写、聚焦等代指或转喻手法。但总体说来,与前辈的诗人比,他们仍然是较多地采用了此类手法。在舒婷的那个例子中,以省略号为界,前后各包含着一个特写或聚焦。在前半中,那个“站在岸上”的“象一个粗大的问号”的人的身影,就是诗人摄取的一个聚焦或特写性的照片,它像一个有力的雕塑式的形象,极好地表现了人们的哀痛(这是哀悼与反思一次人为的船难的一首诗)和质问;诗的后半所描写的那双带着“珊瑚”与“海藻”的眼睛,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虚拟性特写,表现了死者的质问和后人的责任。顾城的那个例子,是几个脚印的特写。这类脚印的特写,或许古已有之。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就有:“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所摄取的图像中,也有这样一串脚印的特写,当然这个特写的特点在于其浓厚的童话色彩,这是别的人所没有的。海子是更晚出的诗人,对这类手法自然会心领神会。在他的代表作《麦地》中,就包含着极巧妙的此类艺术形象。诗的开篇(省略号前面是该诗的第一节)就是一个带有虚拟性的盛着麦粒倒映着月亮的大碗的特写。这个特写,就如一个象征(这个形象已经象征化),表现了农民与土地、麦子的生死相依的关系,表现了其中的辛酸和农民如土地一般的沉默。省略号的后面,还包含着两个特写或者聚焦的艺术形象,“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的形象,就像一个舞台形象的聚焦,摄像机的光圈聚在睡在麦地里的疲乏的身躯上,极好地表现了农民劳作的辛苦及与土地血肉相连的关系。下半的第二处是最不好理解的诗句,怎么风、云会“睡在我的双肩”呢?实际上,这里运用的仍然主要是特写的技巧,诗人摄取的是一个肩膀的特写,为什么要摄一个肩膀的特写呢?因为“肩膀”是农民辛苦劳作的标志,能最好地表现农民的辛苦、疲乏以及吃苦耐劳。这样以部分代整体,形象感极强,又能给人以想象的天地。至于为什么说风、云睡在双肩,则是采用了一种感觉变异的艺术手法,或移情的艺术,因为白天劳累,晚上困极了,睡得和死人一样,于是仿佛觉得风、云都随着人而安静下来了(关于感觉或移情的艺术,下详)。第四例梁南的例子中也包含着两个这方面的技巧,说“随便摘来一片花叶,你都认得江南”,实际就好比摄取了一片青翠欲滴的绿叶,以表现江南的美。下面的“启碇”、“解缆”,既可当做一个带有传统色彩的借代看,也可当做一个带有现代电影艺术的局部场景。不管当做什么,它们都是通过某个典型性的部分,来暗示、表现整体。第五例席慕容的那个“背影”,是一个带有聚焦色彩的形象。朱自清以前在散文里也这样表现过。最后两个例子是外国人的,特拉克尔的那个例子的后两句,就像一个聚焦照片,整个画面是屋内烛光明亮,但在画面的中心(聚焦处),是闪着天堂般光泽的面包和葡萄酒浆,很好地表现了西方诗人在圣诞节对上帝的感恩(当然在此带有对比的作用,因为他同时还写了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者)。维尔哈仑的《穷人们》,我们在前面为别的目的已举过的,实际上,这首诗,每一节差不多都运用了此类艺术,上面我们摘录的是第一、二节。第一节的几句,好比摄取的是一个眼神黯淡无光的特写,第二节诗也是一个伛偻的“背”的特写。
从上面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代指性形象或转喻性形象在诗歌中是一种运用得非常普遍的艺术技巧,尤其是电影艺术普及以来,诗人们往往会更自觉地运用此类艺术来表情达意(当然,在诗歌中本来就包含着这类艺术技巧。俄国电影理论家爱森斯坦认为:“文学、戏剧、绘画中存在着蒙太奇。”前苏联导演罗姆更认为:“蒙太奇式的艺术思维乃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本来具有的。”[5] 那么当然,在优秀的诗篇中,也自然会包含这类代指或转喻的艺术,现代电影艺术只是使这古来就有的艺术变得更丰富了,也更自觉了)对此类形象的范围、功能、特点等的深入研究,能使我们更全面地把握诗歌的整个艺术体系,能使我们在诗的鉴赏中,更能品味它们的巧妙和内涵。




推荐阅读:

拜伦传记

奥登《致拜伦勋爵的信》

拜伦《哀希腊》

拜伦《普罗米修斯》

拜伦《想当年我们俩分手》

拜伦《雅典的少女》

W·C·威廉斯诗13首

米开朗基罗诗6首

莱·马雷诗6首

约翰·肖·尼尔森诗3首

詹姆斯·麦考莱诗3首

爱德华·菲茨杰拉德诗选

嘎波莱-梅辛《归家的游子》

威廉·怀特黑德诗2首

布可夫斯基诗33首

安东尼奥·马查多诗6首

总统诗人桑戈尔诗3首

狄奥普诗2首

法尔诗2首

罗伯特·布里吉斯诗4首

约翰·贝杰曼诗3首

塞尔努达《给身体的诗》

茨维塔耶娃诗6首

布莱希特诗9首

阿尔贝·加缪《秋是第二个春》

罗伯特·骚塞诗8首

托马斯·沃顿诗2首

布莱希特诗6首

安东尼奥·马查多诗7首

盖斯《悬诗》

霍普诗5首

柯文·哈特《未来的历史》

玛丽·吉尔摩诗5首

菲茨杰拉德诗3首

马·沃洛申诗3首

缪塞诗7首

柯勒律治:断片三则

盖斯《我们痛悼既往的爱情》

阿卜杜勒·拉赫曼《爱情》

哈塔克《格言诗》

爱德华·托马斯诗12首

纳博科夫诗13首

特瓦尔多夫斯基诗4首

索洛维约夫诗15首

索洛古勃诗15首

施巴乔夫诗4首

茹科夫斯基诗4首

普罗科菲耶夫《歌》

爱德华·托马斯诗42首

柯勒律治《爱》

柯勒律治《消沈颂》

柯尔律治《忽必烈汗》

爱德华·托马斯诗100首

柯勒律治《克丽斯德蓓》

柯勒律治《老水手行》

奥登《葬礼蓝调》

爱德华·托马斯诗142首

柯勒律治《克丽斯德蓓》

柯勒律治《老水手行》

奥登《葬礼蓝调》

阿多尼斯诗35首

安德拉德《白色上的白》

奥登《悼叶芝》

奥登《美术馆》

阿多尼斯诗18首

奥登诗4首

波勃罗夫斯基诗9首

艾杜尼斯《给掌握中时光的挽歌》

叶赛宁《为什么月光如此暗淡》

丸山薰《雪越下越厚》

特朗斯特罗默《黑色明信片》

希克梅特《我坐在大地上》

卞之琳译奥登诗5首

奥登《来自中国的十四行诗》7首

奥登诗7首

司各特《颂歌》

穆特朗《金字塔》

桑德堡《芝加哥》

史蒂文斯《罐子轶事》

布罗茨基诗7首

米兰·迪奥迭维奇诗8首

卡佛诗22首

狄兰·托马斯诗5首

毕晓普诗9首

巴赫曼诗10首

博纳富瓦《麋鹿的归宿》

纪伯伦《先知·论死》

马查多诗30首

阿莱桑德雷诗15首

阿尔维蒂诗6首

贝克尔诗2首

阿隆索诗2首

卡瓦菲斯诗48首

塞尔努达诗7首

弗罗斯特诗55首

宫泽贤治诗6首

艾略特诗9首

叶芝诗6首

帕斯捷尔纳克《屋里不会再来人了》

裴多菲《我的爱情在一百个形象中》


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 不过是不喜欢失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